• 欢迎访问上海专升本网!本站为【传爱专升本】旗下门户网站,为考生提供上海专升本学校的招生政策与资讯,权威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www.shmeea.edu.cn为准。
  • 登录 | 注册
    服务时间
    9:00-24:00
    报考解答
    还在为报考流程
    报名条件发愁?
    微信扫码添加
    发送【地区】+【年级】+专业】

    (传爱咨考专升本老师为你解答)

    学习交流
    扫码加入考生交流群
    真题福利
    扫码回复【6】,即可获取免费资料包~
    在线做题
    扫码即可开始刷题
    商务合作
    联系我们
    13916151478
    客服
    上海专升本 >地市 > 闵行 > 闵行区教育新一轮发展渐入佳境“风景这边独好”

    闵行区教育新一轮发展渐入佳境“风景这边独好”

    2019-08-23 13:52:01    来源:上海专升本    点击:

      保均衡 重内涵: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 强特色 促转型:高位呈现教育新水平

      让教育成为区域整体发展的“最有价值的准备”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新一轮发展渐入佳境“风景这边独好”

      让教育成为“最有价值的准备”,这是闵行人对历史的承诺,也是闵行教育人对责任的兑现。

      为闵行经济和社会发展储备人才,为百姓成就教育改变命运储备能量,为人的全面发展储备机会,闵行教育在“准备”的路上,勇敢探索,智慧前行。

      闵行从2009年召开区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面对人口大量导入和外来务工子女剧增的严峻现实,面对百姓持续高涨的教育需求,面对教育内涵发展的新的任务,交出了一份“有准备”的出色答卷。

      闵行区面积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50万,其中本区户籍人口120余万,现辖9个镇、3个街道和1个市属工业区。区内基础教育各类学校340余所,在校学生近21万名,教职员工1万9千多名,约占全市基础教育总量的1/9。

      闵行区自“撤二建一”20年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发展教育作为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最有价值的准备”和“最有生机的动力”。

      近年来,闵行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区域性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坚持“保均衡、重内涵、强特色、促转型”的教育发展策略,举全区之力,围绕“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和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特殊教育全纳性发展、职业教育与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等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积极探索区域教育现代化之路,在教育规模超常规扩张的同时,持续提升政府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提高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诚心诚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社会所需,也是百姓所求。闵行区始终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所在。政府认真履职,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数据闵行教育

      2011年全区教育财政拨款为23.2亿元,2012年为25.35亿元,2013年年初预算为27.38亿元,拨款总量逐年增加。教育财政拨款第一次达到占区财政支出的15%。

      2009年以来,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0所,新增占地面积83.0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64万平方米,新开办学校全部实现了标准配置。

      规划引领,清晰区域教育发展路径

      闵行区在“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城区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城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位于全市先进行列”的教育发展目标。

      多年来,闵行区基于对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定位、教育需求分析和教育质量标准设定的思考,提出了加快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框架:以“幸福校园”为愿景,以“智慧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以 “三新”(“新基础”、新课程、新技术)为背景、以“三化”(国际化、信息化、优质化)为途径、以三个重点项目(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基础教育质量绿色指标评价系统、区域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为抓手,推进区域教育观念现代化、课程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和师资队伍现代化,最终实现“让闵行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目标。

      这样的顶层设计,明确了体现区域发展特色的教育发展定位、实施路径、任务和项目,引领推动闵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加大投入,扩大教育资源总量

      几年来,区政府把依法增加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指标予以落实,通过完善教育经费区、镇两级统筹与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财政拨款 “三个增长”,为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撑。

      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总量,是闵行区政府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克服各种困难,支持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区政府将校安工程作为实事项目,区、镇两级政府共投入资金6个多亿,共完成73所学校的抗震加固“校安工程”,加固校舍面积近43万平方米。校舍维修改造,共投入1.29亿元。

      对引进的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在公建配套标准基础上增加投入,提高建设标准,如向明高中浦江校区、华师大紫竹教育园区等。目前,全区中小学全部达到市教委规定的一、二类学校标准,浦江、华漕、颛桥等镇不少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都超过了城区学校。

      优质发展 促进办学品质全面提升

      一批百年老校传承优秀文化,新形势下勇于改革创新,辐射引领区域教育发展,如实验小学、明强小学、莘庄镇小学、浦江一小、颛桥小学等。众多“后起之秀”走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如华坪小学、汽轮小学、闵行四中、七宝二中等学校以“新基础教育”实验推进学校管理改革和办学特色创建;田园外国语小学推进“双语教学”特色建设,成为全市12所外语特色学校之一;平南小学的“零缺陷”服务质量文化助推学校成为“新优质学校”;蔷薇小学开展数字化学习方式变革实验,实施“电子书包”项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区教育学院梅陇附校开展“智慧教学”实践研究取得成效,改变了学校面貌;交大实小全员辅导理念下的“校队一体化”德育工作;还有文来初中、协和双语等一批民办学校,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受地区居民欢迎的优质学校;等等。一些原先相对薄弱的学校也迎头赶上,发展态势良好。

      重视培育“名不见经传”学校,带动更多的学校进入优质行列。积极参与市教委推出的“新优质学校”项目和教育部“身边的好学校”项目,基地附中、平南小学、闵行四中、教育学院梅陇附校等4所学校入选市“新优质学校”之列;积极推进一批学校“区新优质学校”创建项目;基地附中、梅陇中学入围教育部“身边的好学校”项目。

      深化教改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执行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紧紧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形成政府全力推动、学校全员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改革良好态势;实施区域性“提升课程领导力”和“提高教学有效性”项目,加强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执行力。

      二是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五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制定了《闵行区课堂教学改进三年行动计划》,转变研训模式,加强对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将课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细部。落实优化教学五环节的要求,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合在实践中。七宝中学面向全体学生,聚焦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和培育,构建“高一通识教育、高二创新拓展、高三创新实践研究”的系列化校本课程体系。信宏高中的“美术教育”特色系列课程、古美高中的自主拓展课程、交大二附中“基于理解”的学校课程、闵行三中系列化的“大德育课程”、莘庄中学的“两纲与学科融合”教育、协和双语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等特色课程都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推动 有效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项目。2010年,闵行区作为教育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实验区,承担了《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质量》项目的试点任务。开展了闵行区非沪籍人士子女积分制入园试点,建立了学前教育网络管理信息平台,对于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妥善解决入园高峰矛盾,发展公平、普惠的发展学前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持续十多年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实验,开创了区域教育行政与高校研究力量合作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之路。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素质教育调研报告中,总结了闵行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把闵行列为全国七个素质教育先进典型地区之一。为加快教育内涵发展步伐,2011年起启动“教育内涵发展项目”,设立了9大类80多项内涵发展项目。

      开展以“智慧传递”为载体创新教育内涵发展机制项目。2010年闵行区承担了由上海市领衔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以“智慧传递”为载体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子项目的研究。近两年,已在全区20多所学校举行专题活动,通过区、校两个层面展示研讨和网络、微博等信息化途径,把全区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累的小智慧汇聚、提炼、升华为推动区域教育发展的大智慧,激发了教育教学的活力。闵行区“智慧传递”项目已被教育部列为教育改革实践项目。

      大胆实验区域基础教育国际化项目。拓展国际合作形式,在现有9所国际学校基础上,举办中外合作的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中外融合的星河湾双语学校和上海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等,目前还在积极洽谈上海马桥惠灵顿高级中学。引入国际通行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国际通行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教育服务,如协和万源城学校的AP课程、教科实验中学的BC课程、交大二附中的A-LEVEL课程以及全区试点的《健康与幸福》等课程,促进了区域国际理解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外教进课堂项目,从2011年9月起先后聘请外教42名,有10所学校参与,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让学生融入纯正的欧美文化,同时也提升本土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视野和教学素养,带动了区内学校英语教学变革。

      完善区域职成教发展机制,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项目。2012年,将“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列入区政府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学习型城区建设工作,高起点规划、高水平推进,全方位发展。不断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资源共享、合作共创”的社区教育格局。闵行职业教育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

      聚焦画面

      家门口的好学校富有特色

      莘庄中学:“三精”蕴内涵 莘庄中学积极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和合共生、守正出新”为办学思想,围绕“善德明志、健体尚美”的培养目标,通过体验教育实验,形成了“精美体育”、“精品艺术”、“精妙科技”等办学特色。

      文来中学(初中部):人文立校 文来中学(初中部)提炼并确立了“人文立校、主动发展”的办学特色和“平民本色、精英气质”的育人目标。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人文精神养育的德育观,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放在首位,以“体验式德育”、“感恩教育”、“志愿者服务”为德育特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校园八大主题文化节”,使人文精神养育融入到整个校园文化之中,多次评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莘城学校:传承书法之美 莘城学校作为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市书法教育先进集体,以教学和特色发展双重并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教学质量保持同类学校前列,多次承办全市性“书法教育”现场研讨会,先后接待过美国、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代表团,宣传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2013年由国家语委推荐,学校代表上海市参加了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莘光学校:用音乐剧彰显梦想的力量 莘光学校努力创建“三个特色”:精细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文化特色、以“明礼教育”为内核的德育文化特色、以音乐剧、健美操、田径为标志的艺术体育教育特色。尤其是学校的音乐剧团,已经成为莘光学子放飞音乐梦想的舞台。2009年学校音乐剧团排演的《睡美人》,在市第三届中学生快乐文化节荣获“最佳表演团队奖”,并在上海大剧院登台演出。2012年,由该音乐剧团创作和表演的原创音乐剧《梦开始的地方》在上海城市剧院展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颛桥小学:鼓娃显神威 颛桥小学秉承百年传统,在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方面,将安塞腰鼓非遗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发展运行机制,已经形成了以腰鼓艺术见长,以传承民间民俗文化为主导的艺术教育特色。“颛小鼓娃”已成为本地区乃至本市的文化特色品牌。

      莘庄镇小学: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莘庄镇小学围绕“端品立行、迪新养正”的办学理念,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根据学生认知成长规律,逐步开发四大精品课程:《校园果树》、《百人管乐和手风琴》、《乒乓球》、《课外阅读》,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华坪小学:文化的“和乐绿色”华坪小学从师生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出发,确定以“和乐”文化整体推进发展的建设思路。学校把“培养充满生命自觉与创新活力、能健康主动可持续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建设“和而不同,乐而不松,和谐融通,快乐成功”的“绿色和乐”校园;把融合贯通“环保、健康、人文、生命”等理念的“绿色校园、绿色课程、绿色活动、绿色管理”四大板块作为办学基本策略,将“课堂与课程”、“资源与环境”等教育要素有机整合起来,帮助师生主动参与,实践创造,实现均衡发展、和谐同乐。

      交大实小:走进交大,走进生命科学 交大实小依托大学资源,努力打造被誉为21世纪朝阳学科、具有科技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小学生命科学》。学校在三至五年级分别确立了“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三个系列主题,积极发挥“生命科学实验室”的探究功能、“科学商店”的辅助功能,“小鬼菜园”的实践功能。

      水清路幼儿园:阳刚运动 阳光守护 在水清路幼儿园,活跃着在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具有独有的优势的一群男教师,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阳刚气质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同事们的信赖和家长们的认可,成为闵行幼教领域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平吉四街坊幼儿园:幼幼沪语乐 快乐童年梦 平吉四街坊幼儿园积极探索幼儿园开展沪语特色课程的策略、途径和方法,逐步形成了“阿拉上海人”园本课程,将上海童谣、弄堂游戏、沪语情景对话等引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从而让幼儿了解、认知上海独特的本土文化,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为上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七宝中心幼儿园:唱出自信,唱享快乐,唱亮七幼 七宝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以“唱出自信,唱享快乐”为主题的音乐教学项目研究,项目研究关注课堂,聚焦于幼儿,落实于实践,促进了七幼园所、教师、幼儿的共同发展。

      全心全意:做学生喜欢的校长、老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有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为此,闵行区将校长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予以战略性的筹划和战术性的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涌现了一大批忠诚教育事业,服务于师生的好校长、好教师。

      数据闵行教育

      2009年以来,有200多位教师在市以上教学、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有11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154位教师成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后备人选,19位教师获得“区拔尖人才”、“区领军人才”称号。立项市级以上课题33项、区级课题2700多项,培育了一批学者型教师。

      2011年—2012年度,22所学校获市和谐校园(文明单位)称号,七宝中学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优化教师队伍:保证数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坚持“保证数量,改善结构,提高质量”的原则,在教师任职录用、岗位聘任、职务评审等方面严格高标准管理,发挥专业职务评审、人才流动、政策倾斜等措施的激励导向作用,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务、学科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同类学校校际差距不断缩小。全区中、小、幼教师已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具有高一层次学历的人数,幼儿园达到98.8%、小学97.5%、初中92.0%、高中8.8%、中职18.9%。近三年共招聘录用2000余名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达13.6%。各类学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更趋合理。

      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扎实推进“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师德建设系列活动,通过评选“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活动,弘扬高尚师德,整体提升了闵行教师的形象。近年来,涌现出“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一批师德建设先进典型。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坚持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希望之星”、“闵教杯论坛之星”、“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五个系列的骨干教师评选、培养和激励制度,加快培养在区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2009年以来,共评选出三届共262名“希望之星”、 505名“闵教杯论坛之星”、1964名区级骨干教师后备人选,以及240名区级骨干教师、49名“学科带头人”,目前正在启动第二届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我们还建立了8个区级学科“名师工作室”和5个区“班主任名师工作室”、1个市“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22个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发挥高层次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师培养方面的专业引领作用。154名教师成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后备人选,19人获得“区拔尖人才”、“区领军人才”称号。

      多措并举促进均衡配置。针对新学校、新教师增量大以及校际办学水平存在差异的区情,不断完善校际教师合作交流、柔性流动、资源共享等制度,以及农村偏远学校教师津贴、专业职务评审适当倾斜等政策,有效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和专业化发展。2007学年实施骨干教师柔性流动项目以来,一批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带动了农村偏远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农村偏远学校派出的挂职青年教师得到快速成长。近三年,共有154所(次)学校、幼儿园,234名教师参加柔性流动项目,其中输出骨干教师113名,输入青年教师121名。

      教育科研提升研究能力。坚持“科研引领,科研兴校”的理念,引导学校和教师结合教育管理、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实践开展教育科研。近三年共立项市级以上课题33项、区级课题2000多项,75%以上的学校承担过区级重点课题。坚持每年一次的科研成果评选,目前为止已进行了20届,平均每年有4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教育科研培育了一批立志教育改革、投身教育研究的学者型教师。

      校长队伍建设: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激发活力

      完善校长管理机制。近年来,先后出台《闵行区教育系统实施校长职级制管理办法》、《闵行区特级校长考核实施意见》、《闵行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实施方案》等文件,完善学校干部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激活校长自主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加大校长培养力度。加强区校长发展中心建设,成立区校长发展指导团和由七宝中学特级校长仇忠海、实验小学特级校长何学锋为主持人的校长培训基地,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校长队伍建设。积极构建课堂培训、校长论坛、基地研修、网络培训、高校联动、海外研修等多维立体的培训平台,开展“理念提升、管理创新、精品交流”三个主题年活动,发挥市、区名校长培养基地和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培养基地的引领辐射作用,分层分类开展校长全员培训。近三年共举办各类校长培训班48个,完成校园长(含副职)培训2800余人次,培训率达100%。53人进入校长培训基地学习,12人参加“校长发展指导团”的一对一导师带教活动,52人赴美国、英国等国家研修学习,87人参加教育硕士班或高级研修班学习。今年又有4位校长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校长。

      经过努力,全区校园长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从“经验”走向“科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五年来,新提任校园长(书记)68名、调整校级领导176名,新增8人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26人成为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后备人选、12人成为市优秀青年校长后备人选。

      一心一意:做时代需要的学生

      闵行区以“让闵行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公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促进人格健全发展。

      数据闵行教育

      多年来,全区常住人口适龄儿童义务教育按时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区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且呈逐年提高趋势。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水平较高。2009—2013年,全区初中学生学业合格率稳定在98%左右,各学科(包括体育)成绩均超市平均水平,校际均衡度较高。

      转变学生培养模式 助推学生成长

      实施“医教结合”、“体教结合”、“科教结合”、“艺教结合”,优化学生成长环境。近年来,闵行区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职能作用,实施“医教结合”、“体教结合”、“科教结合”、“艺教结合”,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区政府将“普及小学三年级游泳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列为实事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区镇两级政府和教育、体育、卫生等部门的协调推进机制。成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测量研究中心,为首批1万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坚持7年开通“闵行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基于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档案,探索驻校顾问医生制度等多种“医教结合”模式,形成教育、医学相互结合,各部门分工合作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医教结合”运行机制。

      “体教结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通过完善区域体育工作指导与评价体系,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三课两操两活动”和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的全面落实。区教育学院加强对体育教学和校本教研的指导,定期进行体育教学质量抽查,确保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的质量;区教育督导部门会同行政部门实施专项督导,并在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将体育工作列为重要指标;2007年全面实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来,全区学生的体质健康优良率和及格率逐年提升;学校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已形成传统,如33所学校参加连续举办六届的“莘中杯”健美操比赛、53所学校参加的民间体育游戏大赛等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区域体育活动品牌;目前有5所市二线队学校、10所市体育传统项目校、23所区体育传统项目校、46所区阳光体育推广校等一大批体育特色学校;近三年有37所学校参加20余项市或全国体育赛事,获奖颇丰;全区102所学校的体育场馆对周边社区开放,实现了资源共享。闵行三中的女足女曲运动、莘庄中学的击剑、吴泾中学的健美操等在区内外都有较大影响。

      整合资源创新艺术、科技教育。全区学校在开齐开足艺术类基础型课程的同时,拓展艺术实践载体,提升艺术育人功能,80%以上的学校运用社会资源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少学校得到所在街镇的经费支持。区本艺术课程《上海乡土音乐文化》基本建成,形成一批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

      全区现有8所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32所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88%以上的学校有艺术教育特色项目或社团。明强小学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颛桥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莘光学校音乐剧团在城市剧院上演原创校园音乐剧;康城学校的陶艺和扎染社、梅陇小学的茶艺坊、颛桥小学的腰鼓队、华漕学校的沪剧团、浦江一小的龙文化成为市里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生社团;明强小学和基地附中的皮影剧社、马桥强恕的手狮舞队、莘城学校的书法社成为传承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学生社团。

      “科教结合”也是该区教育的一大特色。闵行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始终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立足区域优势,“航天科技、飞跃梦想”、“生态闵行,绿色家园”、“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等成为区域特色品牌科技活动,形成了《航天科技》等一批体现科技教育特色的区本、校本课程;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成立“闵行区少年科学院”,实施“科技启明星”计划,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的重点实验室合作,培养科技特长生;七宝中学的科学探索馆和实验楼、群益职校的汽车博物馆等成为向全区青少年学生开放的科普教育基地。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等赛事或评选中脱颖而出;六年来共发明专利214件,在全市处领先地位。

      现有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20所区创新型科普示范学校、5所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10所市绿色学校。浦江二中成为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纪王学校成为全国消防教育示范校、华坪小学与七宝二中荣获“全国绿色学校”称号。

      闵行区与中福会少年宫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青少年心智与身体发展特点,在全区中小学推广“舞向未来·我能行”艺术教育项目,探索学校艺术教育的新途径,项目中期评估显示已取得预期成效。

      区教育、文广部门合作,在区电视台开播《成长ING》、《成长零烦恼》栏目,反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展现闵行青少年在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才艺特长和综合素质,让孩子们在栏目里分享成长的喜悦,让社会更全面地了解素质教育的成功与魅力。

      构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改革评价

      目前,闵行区的学生电子成长档案项目已全面启动。它的主要特征为“一卡四库”。“一卡”是上海市教委统一制作的学生电子学籍卡,“四库”是学生身心健康、学业水平、个性技能和成长体验四大维度的数据库。通过“一卡四库”实现学生校园成长过程的电子全记录。基于IPTV的闵行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一方面大大加快了闵行“智慧教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大大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家长了解孩子、教育行政渗透教育理念的渠道。

      成长足迹

      闵行第三中学学生方案搭载“天宫一号” 2011年随“天宫一号”升空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就出自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学生之手。

      在刘辉老师指导下,学生制作的“搭载濒临灭绝植物种子的探究方案”最终被选为全国唯一的搭载方案随“天宫一号”升空。至今已有50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轰动了全国,为闵行区和上海市的中学生赢得了荣誉。

      莘城学校邢铭劼参加中央电视台首届《汉字听写大会》,表现出众。邢铭劼出场11次,拼抢到最后环节,因未能正确书写“舳舻千里”而无法挺进决赛,但他在场上表现出的从容淡定和大将风度,被评委和观众直呼“虽败犹荣”。

    注:详细内容及信息以上海教育考试院_上海招考热线为准

    上海专升本尾部图片
    上海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lnhl.net/show-305-846-1.html

    2024年上海专升本便捷服务

    · 温馨提示:由于专升本考试机会一年
    仅此一次,建议广大在校生提前备考。
    专升本考生服务

    添加我们企业微信

    回复关键词,了解更多专升本咨询

    可为您第一时间推送专升本相关资讯